加强“课程组合”激活社会资源等多维度持续深耕人工智能教育
“这个小车转弯时还是不够灵敏,再想想如何改进?”省实验中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编程教师刘明浩的双臂在胸前平行举起,边模仿小车转弯边进行解说。现已接连几周,他每天中午为行将代表校园参与全国智能无人车大赛的学生进行教导。

“这次参与国家比赛还是有点儿紧张。”在刚刚结束的2024省中小学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中拿了“智驾竞速——无人车挑战赛”项目三等奖的初二年级学生张懿轩,将代表校园参与国赛。他告知记者,入学前自己没接触过人工智能,但看到校园社团招新,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通过初步学习后,张懿轩特别喜欢编程和无人车,每天都会积极参与中午的社团活动。
刘明浩介绍,在省实验中学,社团活动关于学生的根底没有要求,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参与。零门槛加上专业的辅导,校园人工智能社团每学期都是“抢手爆款”社团。在他看来,社团不只会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更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供给渠道。
“人工智能社团、机器人编程、开源硬件这些社团,学生很喜欢。”省实验中校园长助理、教务处主任刘宗海介绍,目前校园共开设开源硬件社团、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等科技类社团10余个,触及人工智能多方面内容。根据社团类型、活动特色和选课学生的年级,每周开设1—4节课,学生使用午休和自习课时刻参与活动。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设社团活动,省实验中学还配备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竞技实验室、3D打印创客教室等智能化学习环境;社团开展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鼓励学生参与机器人、构思编程、数学建模等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校园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参与省市及全国科技辅导教师培训,参训教师先后取得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导师、青少年软件编程辅导教师、省人工智能骨干教师等资质。”刘宗海说。